三亚科教园入选海南省“双百”人才团队推介 || 港口物流工程研究团队

发布时间:2021-03-15 | 发布:三亚科教园研究生院

一、团队简介

团队基于自身在港口行业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优势,主要围绕港口物流装备安全监测技术、港口物流系统与规划、港口生产物流智能决策技术三个方面,建设面向海南航运产业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为海南航运产业在相关领域的发展积极提供技术创新和支持,培养现代港口物流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

二、负责人简介

肖汉斌,机械工程学科首席教授,产学研特聘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长江航运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武汉港口机械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港口机械分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长期工作于教学、科研第一线,2005-2018年担任院长期间,为学院机械与物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了应有作用,向港口物流行业输送了六千余名大学毕业生。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作为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之一,带领该学科顺利进入B+行列。近五年,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省部级科技项目10余项,负责长江航运产业研究中心建设,主持千万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港口企业各类科技服务项目8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出版著作1部,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项,获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各类软件著作权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

三、主要成员简介

袁建明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港口装卸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五届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港口物流新技术及装备、港口装备智能运维等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及企业科技合作项目多项;曾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参编《现代机械设计师手册》《港口装卸机械》等手册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曹小华,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智能装备与智慧系统领域的研究,主持与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交通部科技创新项目等30多项研究项目。另外,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完成了企业委托项目100多项,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中,有1项获得省部级特等奖,2项获一等奖,4项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4项,参与撰写国家标准2项。

徐承军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港口机械分会理事,全国起重机标委会臂架起重机分委会委员。从事机械设备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计算机视觉、测试技术及仪器的研究。先后参加国家863、交通建设重点项目、国家交通战备军工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主持港口企业各类科技服务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出版著作2部,主编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5项,获国内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张艳伟,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江航运产业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港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理事。长期致力于复杂物流系统优化决策、人工智能与运筹优化深度融合、港口码头生产运营智能管控相关理论方法、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千万级科研项目:智能港航内河智能港口解决方案及关键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装箱码头堆存和翻箱自适应智能决策等,参与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全域多场景智能化码头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主持和参与科研及决策咨询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1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

祝锋副教授,硕导,美国西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任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副院长、港口装卸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柔性电子器件力学机理、柔性电子三维结构设计、港口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机械系统动态设计等。主持科研项目6项,其中纵向项目2项,参与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参与发表Nature期刊论文1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郑澜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子。本科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信息与技术学院。长期从事物流管理、运筹优化研究,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澳大利亚国家科学理事会基金等基金项目的研究3项,主持参与国内大型港口智慧规划、智能决策项目5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

唐昕,副教授,硕导。20062009年在法国克莱蒙费朗二大进行运筹学硕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20092012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图尔计算机实验室(CNRS 6305),研究成果在《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4OR-A Quarterly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等期刊上发表,获法国优等博士荣誉。20132015年,在法国南特高等矿业大学做博后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和项目实际负责人,参与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资助的昂热大区植物花卉商品合作式物流配送设计优化项目2015年年底,入职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并从事物流管理和运筹优化相关研究

胡志辉,副教授、硕导,长期从事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智能运维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致力于港口行业人才培养、前沿科学及技术研究,在港口装备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安全性基础科学和创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成果。主持和参与的技术革新或创新发明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参编《现代机械设计师手册》等机械行业工具书及教材数册。

戴金山交通运输工程博士,武汉理工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下一代港口系统与智慧物流;自由贸易区与物流集群;主持博后基金、交通部、省市厅局等十余项课题;参与国研发、国自然等多项基金项目;多项成果获全国及省市政府采纳;发表学术论文近20余篇,出版两部专著。

四、团队主要贡献

团队主持的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暴风作用下大型港口机械安全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项目,针对暴风作用下大型港口机械的安全性能从机理、实验、预防措施和安全监测技术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建立模拟多种类型暴风作用下港口机械防风装置的实验平台,提出一种暴风作用下港口机械的安全域度,并建立了港口机械防风系统的安全监测平台。

团队主持的“港机协同作业一体化安全监测系统”项目,在网格式的顶层设计下,建立了以起重机结构健康在线监测、起重机装卸过程监测与港船靠泊监测与预警三大基本系统为核心的港-船-机协同作业一体化安全监测系统,通过泊位前沿底层的传感器监测网络,获取船、机相关的位姿、健康数据,并建立起重机安全评价和港船碰撞危险识别模型,以实现其作业过程的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全时可控该系统在港口的推广,将由点带面,促进港口安全系统的共同发展,形成相关领域的产业化与标准化,实现相关设备的国产化。

团队主持的三峡后续工作科研项目“三峡升船机通航初期运行维护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二“平衡重钢丝绳运维技术研究”研究,通过建立钢丝绳数学模型并结合仿真分析的方式,开展了多工况钢丝绳润滑磨损试验,总结出适合于三峡升船机平衡重钢丝绳的润滑工艺,并开展了国产润滑脂三峡升船机钢丝绳适应性现场验证;研制了平衡重钢丝绳集中润滑装置,并进行了润滑工艺的有效性验证,为三峡升船机平衡重钢丝绳运行维护和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五、团队研究工作发展方向

团队立足港口物流工程的前沿领域,结合海南省港口发展现状,研究海南港口物流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差异化创新、升级式创新以及开拓式创新等层面积极探索海南港口物流发展的新模式,主要研究方向有:港口设备机群的智能运维关键技术研究、港口设备及近岸船舶精确位姿获取关键技术研究、港口物流智能决策技术、基于数字孪生的港口群智能运营与优化调控。团队将在以上领域中依托武汉理工大学三亚研究院,积极开展研究生培养,通过与本土物流企业的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科教模式,为海南省港口物流领域培养高层次实战型人才。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